思考重點:
- [ ] 海德格與一般所謂存在主義哲學家的關鍵不同是什麼?
考試重點:
- [ ] 在海德格的哲學如何看待形而上學?
- [ ] 海德格所謂的「煩」的結構是什麼?
- [ ] 「此在」如何定義?
內容整理:
- 海德格指出, 我們所選擇(choose)那樣一種通達此在,和解釋此在的方式,必須使這種存在者(Being)能夠在其本身,從其本身顯示出來。
- 也就是說,這類方式應當像此在首先與通常所是的那樣顯示這個存在者,應當在此在的平均的日常狀態中,顯示這個存在者。
- 我們就日常狀態提供出來的東西,不應是某些任意的偶然的結構,而應是本質的結構;
- 無論實際上的此在處於何種存在方式,這些結構,都應保持其為規定著此在存在的結構。
- 海德格指出,此在的日常狀態(everydayness)的這種無差別相並不是無,而是這種存在者(Being)的一種積極的現象性質。
- 一切如其所是的生存活動,都從這一存在方式中,來而又回到這一存在方式中去。我們把此在的這種日常的無差別相,稱做平均狀態。(Averageness)。
- 正因為平均的日常狀態(average everdayness)構成了這種存在者再存在者層次上的當下情況,所以它過去和現在都在對此在的解說中一再被跳過了。
- 這種存在者層次上最近的和最熟知的東西,在存在論(Ontology)上,卻是最遠的,和不為人知的東西,而就其存在論意義而言,又是不斷被漏看的東西。
- 但此在的平均日常狀態(Da-sein 's average everydayness),卻不可被單單看作它的一個「方面」。
- 在平均日常狀態中,甚至在非本真(inauthentic)模式中,也先天地具有生存論結構。
- 海德格指出,即使在平均日常狀態中,此在仍以某種方式為它的存在而存在,只不過這裡此在(Da-sein)處於平均日常狀態的樣式中而已,甚或處於逃避它的存在,和遺忘它的存在這類方式中。
海德格專題學習資料庫